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| 一颗药丸的绿色旅程③|废药渣变形记
发布日期:2022-11-09 16:49:34

       从中药材到一颗成型的药丸,我的形态发生巨变,产生了大量没有药效的药渣。药渣既是未被充分利用的生物质资源,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源,是企业绿色转型的“拦路虎”。


  在贵州百灵,过去,药渣的传统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,平均每年要产生超过1万吨的药渣,需要投入数百万元的固废处理费。


  近年来,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收购方式,成立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生物科技肥业公司。



中药渣在工厂进行首次脱水。


  11月3日,记者来到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生物科技肥业公司,还没走进大门,就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,据介绍,这就是有机肥的味道。


  “味道正宗,肥力才强。”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生物科技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伟民笑着说。


  所有药渣在工厂进行首次脱水后,会定期运往肥业公司,经过发酵及2至3个月的陈化期,加入辅料后变成有机质或有机肥。最后,这些有机肥将被用于中药材基地种植和育苗,又重新回到了田间地头。





中药渣正在进行无害化制肥处理。


  在这里,昔日的药渣通过无害化制肥“变废为宝”,被制作成有机质或有机肥实现100%循环利用。每年可处理药渣量4万吨,年收益超过200万元。今后,中药渣还将用于沼气生产,补充生产和办公供能所需。
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
谢巍娥 金秋时 王瑶

编辑 金秋时

二审 尚宇杰

三审 干江东

浏览量:2039
{"serList":[]}